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天坛精神

医院概况

天坛精神

北京天坛医院科研团队获2019年度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作者:卢国强来源: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20-08-0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近日,2019年北京医学科技奖公布获奖名单,北京天坛医院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合申报项目《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脑损伤的新机制及防治策略》荣获一等奖。 

1.jpg

      《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脑损伤的新机制及防治策略》项目由我院神经介入中心刘爱华教授、缪中荣教授、李佑祥教授、姜除寒教授参与。十多年来,在吴中学教授、李佑祥教授与缪中荣主任的领导下,刘爱华教授带领团队成员致力于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破裂动脉瘤早期脑损伤研究方向的新机制及防治策略。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最主要危害是破裂出血。研究团队发现炎症介导的白质损伤是加重早期脑损伤的关键因素,研究团队首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24 小时)脑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差异表达高达617种。lncRNA F19等非编码RNA介导的炎症反应是急性脑白质损伤的新机制,从全脑保护层面为早期脑损伤干预提供了科学证据。 

      同时,研究团队在动脉瘤破裂的重要风险因素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早期临床治疗时间窗。提出动脉瘤大小、形态、核心区域、缺血并发症(S-C-C)、动脉瘤壁等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建立了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时间窗,超急性期治疗(≤1天)使临床结果良好率从国内外既往研究急性期治疗(3天)的69.0%提高至78.0%,相对提高9.0个百分点;明确颅内破裂动脉瘤在血管非痉挛期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血管痉挛期,相较于同期国内外研究,瘤内进一步血栓化形成率提高12.0个百分点。

image003_副本.jpg  

076373240257750123977153185.png

      目前,研究团队在该方向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78篇,总引241次,其中SCI收录98篇,包括《Brain》、《Neurology》、《Stroke》等国际著名医学期刊,单篇最高影响影子为11.337,被《Nat Rev Neurol》等主流期刊正面引用7次,获批国家专利4项。团队牵头编写《外科学各论实习指导》、《神经外科学教程》、《外科手术学(基础篇)》、《介入神经放射学》等人卫版专著指导临床诊疗及教学。研究团队结合早期脑损伤救治特点,自主研发脑血管疾病微创介入诊治规范化与急诊绿色通道的 “中风急救”APP系统,全面应用服务京津冀地区并在全国推广,形成了以颅内动脉瘤破裂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共建脑血管病全程医疗管理模式。团队核心技术入选国家发改委脑血管病“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对早期脑损伤救治关键技术的应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另外,研究团队基于APOE基因遗传因素开展早期脑损伤“精准”靶向诊疗。基于APOE基因多态性遗传特点,合作研发不含有APOEε4风险片段的短肽,其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有显著全脑保护作用。该部分研究不仅对预判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早期脑损伤的防治提供全新思路,具有极大的临床转化潜能。

      此外,我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联合申报的项目《脑胶质瘤诊疗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药物临床试验》荣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我院申报的科普图书《急诊那些事-有图有真相》获得医学科普奖。 




宣传中心 卢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