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王拥军教授:“我为我的团队而骄傲”

发布时间:2018-05-3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脑血管疾病现状

    随着经济快速展,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不容乐观,复杂病因的青年患者检出率更是逐年增加。据介绍,目前我国现存脑卒中患者超800万,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200余万人。作为我国致死致残率首位原因,脑卒中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使经过治疗,后续的长期用药及康复过程仍会让患者和家庭承受巨大的时间和经济负担。

如何破解难题

    北京天坛医院是一家以神经科学为特色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具有世界一流,国内顶尖的脑血管病诊疗团队,并积累了全国最大的脑血管病临床数据,每年接诊患者达30万人次,开展手术10000余例。

    2016年3月,以常务副院长王拥军为核心的脑血管病知名专家团队正式成立,通过打造权威专家品牌、完善分级诊疗程序、提供个性化精准医疗服务等手段,两年来帮助众多患者,特别是外地疑难病患者打通就诊渠道,缩短就诊时间,节约异地成本,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化布局、合理分配,为疑难病“看专家”难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

团队门诊三种病,焦虑昏迷后遗症

    北京天坛医院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神经系统系统疾病诊疗中心之一,每天接诊脑血管病患者约700人,其中病情复杂,需要高年资专家来诊断病因的,约有三分之一,而属于疑难病症,需要顶尖专家提供诊疗思路的,只占不到1%的比例。

    作为天坛医院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团队的“金字招牌”,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每周出半天门诊,多年来,门诊一号难求,但在患者群体中,真正需要他来诊断的疑难病例,连一半都不到。

    王拥军说:“过去出门诊,一个星期就半天,十来个号,虽然都是排队挂号来的,但一半病人根本不需要我看,真正的疑难患者又要排队几个礼拜甚至更长,医疗资源实在太浪费了。如果遇到非脑血管病的患者受困于焦虑或者后遗症,可能‘阿杜’解释起来比我有耐心,他更善于语言沟通。 ”

    提到的“阿杜”,是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杜万良。因为语言幽默风趣,对患者有耐心,病情讲解又细致,杜万良在患者群体中拥有众多“粉丝“,被患者们亲切的称呼为“杜神医”。谈到“组团”出诊后团队成员面临最多的患者,阿杜幽默的用了两句话来形容:团队门诊三种病,焦虑昏迷后遗症。

    “有的患者出现了头晕、失眠等症状,就觉得自己的脑血管堵住了,但连基本的检查都没有做过,就来盲目投奔大专家,我管这种叫‘看了电视看百度,我的血管要堵住’。第二种是“瘫痪多年坐轮椅,站起走路就靠你”,虽然确诊是脑血管病,但现在的症状是以前病症的后遗症,属于康复的范畴,挂专家号也不好使。第三类患者的情况最棘手,可以说是“病人昏迷在外地,家属携片求奇迹”,通常是人在家乡昏迷,家属拿着几张片子来咨询,希望大专家能扭转乾坤。但看不到患者,患者情况危险又不适宜挪动,我们也爱莫能助。”

    2016年3月,天坛医院试运行知名专家团队门诊后,由王拥军教授领衔的脑血管病知名专家团队中,八位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组成的“团员”,第一步工作就是对患者进行分流、筛选,初步打通分级诊疗的有效渠道。

   “接诊后发现,有的病人是脑血管病,有的不是,有的是脑血管病但病因不明。我的作用就是对病因明确的脑血管病进行诊断治疗,对不是脑血管病的进行分诊,对病因不明的脑血管病向上级医师转诊。”实行专家团队出诊的第一天,杜万良接诊了36位患者,最终给2位患者开具了教授预约单。

    其中一位是青年脑梗死患者,另一位是双侧丘脑病变的颅内静脉血栓患者,来天坛医院前都做了很多检查,但病因尚未明确,拿到转诊单后,患者告诉杜万良,来找王拥军教授团队看病,心里特别踏实,这也让阿杜非常感动。“作为青年医生,我能为四处求医、无所适从患者做就诊的引路人,心里非常有满足感。把这样的患者转诊给知名专家,专家的水平也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看到患者的年龄降下来 就知道真正的疑难患者来了

    专家团队模式出诊的第三天,王拥军教授迎来了第一批团队模式预约来的8位患者,其中5位年轻人,3位中老年人。了解到8位预约患者年龄的一瞬间,王拥军就敏锐的感受到了团队分诊给自己接诊的患者性质带来的显著变化。

    从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上看,真正需要大专家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在病因判断上。如脑梗死或脑出血的病因,老年人多见动脉硬化、房颤等常见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检查上也有着较为固定、成熟的流程,病因明确后,按照治疗指南,诊疗过程相对标准化。

    而最复杂的,就是青年脑血管病患者,大多数病因不明,极难发现。但这些人都是家庭的中坚力量,一旦患病,对家庭、社会造成的损失巨大。遇到这样的患者,每位医生都希望尽可能让他们能最快的得到最权威的诊断。所以,看到我的患者年龄降下来了,我就知道真正疑难的患者来了。

    最终,这八位患者中,5位青年患者的脑血管病病因特殊、鉴别复杂,3位老年人的脑血管病存在病因隐匿、不易发现。一上午的门诊出下来,患者“质量“高了,诊疗程序顺了。

    团队成员已经对来诊患者进行了筛选,出具了详细的门诊病历,开立了必要的检查。专家在出诊的时候,不会有非脑血管病的人掺杂其中,避免了患者挂错号导致的经济损失;患者提前接受了有针对性的检查,专家看诊的时候可以少开或不开检查,主要根据各种资料拍板决策,提高了患者就诊效率。

    更关键的是,患者的就诊体验提升了,见到专家的速度快了,问诊的时间长了,接受手术或是其他有效治疗的时间更短了,避免了更多的经济负担。

    王拥军教授脑血管病知名专家团队运转2年来,整个团队所有成员一共出诊近17000人次,接待的初诊患者超5000人,复诊患者近一万两千人。其中知名专家接诊426人,其中由团队直接转诊给专家的356人,转诊率约为2%左右。专家本人疑难重症接诊率从以前的不到40%,提升为现在的90%。

团队规模进一步扩大   知名专家团队向下向内深挖

    团队门诊模式运行至今,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患者构成和诊疗模式的明显变化,除了让专家的出诊过程更加“酣畅“,也为医院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科研教学的积累,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这种模式运转后,专家可以腾出最大的时间,提升医院疑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在自己专长的领域,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搭建国内最好的临床诊疗平台,”

    2017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以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肿瘤、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等重点病种和重症医学为主,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最终,来自全国的百余所专科特色优势突出、医疗技术水平高、科学科研实力强、有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及合理的人才梯队、辐射能力强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入选“国家疑难病诊疗能力提升计划”。作为脑血管病领域牵头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统领全国三十多家地方医院,共同打造符合我国最高水平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整体提升我国脑血管病诊疗能力。

    天坛医院专家会为这30多家医院脑血管病诊疗水平开出‘诊断’处方,摸清成员单位现阶段的水平,设立阶段性目标,临床诊断病因上,缺什么诊断平台,应该怎么来建,制定科学的建设标准,随着目标的慢慢达成,基层的诊疗水平也就慢慢上去了,最终实现‘天坛标准’的全国复制。

    此外,搬至新院区后,王拥军也为天坛医院知名专家团队的发展构建了长远计划。在团队规模进一步扩大,“团员”特长进一步明晰的基础上,团队的发展方式也将逐渐向内、向下深挖。据介绍,目前天坛医院已与丰台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协议,搭建通畅的双向转诊挂号渠道,完善专家团队巡诊机制,更好的为有慢病管理需要的患者服务。

    在院内,知名专家团队领衔的重点学科将和基础学科实现精诚合作,搭建学科联合发展机制,以跨学科建设专家团队,手拉手提升基础学科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诊疗服务。

    自2017年起,天坛医院开始建设神经心脏中心,在神经科和心内、心外科实现深度合作,成效明显。

    以往一个年轻的孩子,因神经系统疾病来到天坛,我们诊断出同时患有先心病,那我们的心内科有没有治疗的办法?能不能不让孩子再转院才能治?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要求心脏中心培养骨干力量,接收重点学科转来的患者,共同讨论病例,联合治疗,让患者少跑路,少花钱,就能得到完整有效的治疗。

    除神经心脏中心外,下一步,天坛医院还将搭建肺循环中心,联合神经科与呼吸科、放射科等科室联合为患者服务。

专家心声

    “团队分诊后,我接诊的患者大多数来自外地,他们能否到我这里看病,不再取决于谁能早起排队,而是取决于团队成员所见到的病情。不仅我个人能真正做到纾解患者的困惑和担忧,让他们充满信心,也见证了团队成员的成长。我的心理压力小了,成就感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