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药物警戒

欧盟发布对导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药物的产品说明书更新建议

字号: + - 14

  2011年9月19日至21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药物警戒工作组(PhVWP)举行了全体会议,会议报告中发布了对别嘌醇、卡马西平、拉莫三嗪、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美洛昔康、吡罗昔康、替诺昔康、奈韦拉平、磺胺嘧啶、磺胺多辛、磺胺异恶唑、磺胺甲基异恶唑及柳氮磺胺吡啶的产品信息中关于罕见的、威胁生命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风险警告的关键组成部分的建议,以利于早期发现这些不良反应,及时停药,改善结局。

  2010年4月,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登记处(RegiSCAR)就其关于医疗产品信息中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及其潜在证据情况的分析与欧洲药品管进行了联络。PhVWP认识到需要提高医疗专业人员和患者对已知具有导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药品的认识程度,以有利于这些潜在致命性不良反应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因此,为了使产品信息中包含一致且清晰的信息,PhVWP同意对RegiSCAR所确定的具有SJS或TEN已知风险的14种有效物质制定产品信息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些有效物质包括:痛风治疗药别嘌醇;抗癫痫药卡马西平、拉莫三嗪、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镇痛药美洛昔康、吡罗昔康和替诺昔康;抗病毒药奈韦拉平;磺胺类抗菌药磺胺嘧啶、磺胺多辛、磺胺异恶唑、磺胺甲基异恶唑以及磺胺类抗炎药柳氮磺胺吡啶。

  SJS和TEN是严重的、可能威胁生命的皮肤不良反应。SJS和TEN的临床特征为红斑(发红或发疹),有时会演变为类似于2度烧伤的广泛性水泡;同时伴有口腔、眼和生殖器粘膜糜烂,通常还会出现发热和流行性感冒样症状。

  由于早期发现这些不良反应对于结局至关重要,因此恰当的产品信息对于风险最小化,以及帮助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尽早意识到并采取治疗措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PhVWP审查了RegiSCARE所提供的数据及其他研究的数据,并就欧盟地区具有SJS或TEN已知风险的14种有效物质(别嘌醇、卡马西平、拉莫三嗪、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美洛昔康、吡罗昔康、替诺昔康、奈韦拉平、磺胺嘧啶、磺胺多辛、磺胺异恶唑、磺胺甲基异恶唑及柳氮磺胺吡啶)的产品特征摘要(SmPCs)和包装说明书(PLs)所包含的关键内容达成一致,建议这些产品信息中包含以下关键信息:

  SmPC第4.4项:

  已有关于<有效物质名称> 使用引发威胁生命的皮肤反应(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报告。

  应告知患者这些皮肤反应的体征和症状,并进行严密监测。治疗的最初几周发生SJS或TEN的风险最大。

  如出现SJS或TEN的症状或体征(例如伴有水泡或粘膜损伤的进行性皮疹),应停止<有效物质名称>的治疗。

  对于SJS和TEN的最好控制结果得益于早期诊断以及立即停药。越早停药预后越好。

  如果患者使用<有效物质名称>已发生过SJS或TEN,则任何时候都不应再对该患者使用<有效物质名称>。

  SmPC第4.8项:

  已有严重皮肤不良反应(SCARs):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报告(见第4.4项)。

  频率:十分罕见。

  PL第2项:

  已有<有效物质名称>使用导致潜在的威胁生命的皮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报告,这些皮疹最初表现为红色靶样斑点或圆形斑,并通常伴有躯干的中央性水疱。

  其他的体征包括口腔、咽喉、鼻、生殖器的水泡以及结膜炎(红眼及眼肿胀)。

  这些潜在的、威胁生命的皮疹通常伴有流行性感冒样症状。皮疹可演变为广泛性皮肤起疱或脱皮。

  治疗的最初几周发生这些严重皮肤反应的风险最大。

  如在使用<有效物质名称>已发生过Stevens-Johnson综合征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则无论任何时候都不应再次使用<有效物质名称>。

  如果发现出疹或上述皮肤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该药。

  PL第4项:

  已有潜在的、威胁生命的皮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报告(见第2项)。

  频率:十分罕见。

  除上述意见之外,PhVWP建议根据已有的证据和国家要求对特定有效物质的SmPCs和PLs增加相应内容,尤其是可增加发现症状则停药这一对患者的建议。除关键信息外,SmPCs和PLs中所增加的信息的程度和性质应取决于特定的有效物质,并且权衡关于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信息的提供程度。

  PhVWP还建议,这些警告信息应放于SmPC第4.4项和PL第2项的突出位置而不是这些项目的最后。

本文摘自《药物警戒快讯》2012年1月 日第1期(总第1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