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天坛精神

医院概况

天坛精神

“治脑更治心”的我院小儿神经外科医生——田永吉

发布时间:2017-02-2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田永吉,男,38岁,医学博士,中共党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最年轻的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小儿学组专家委员,北京市东城区第5届青联委员,北京市第11届青联委员,2012年和2013年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目前正作为中组部和共青团中央第17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为云南贫困地区的患者带去北京的先进医疗技术。

811034076938315036_1.jpg

  一个医生的职业追求是什么?田永吉内心准则和自我要求是四个字——大医精诚。

  这首先要求一个医生努力追求精湛的医术,“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田永吉医生每年参加神经外科手术近300台,在临床工作中对手术技术精益求精。由于他从事的是小儿神经外科工作,急诊病人多,手术精细度高,手术时间长,加班加点工作已经是家常便饭。常年高强度和高要求的工作,使得他的临床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于2010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15年晋升为天坛医院最年轻的主任医师。

877109098683862425_1.jpg

  除了精湛的医术,田永吉认为,一个优秀的医生最重要的是高尚的修养——“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作为小儿神经外科医生,他在临床工作中每天接触大量的脑肿瘤及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患儿,并时时目睹疾病给患儿和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及精神负担。天坛医院作为世界范围内神经外科的重镇之一,能给患者最好的医学治疗。但田永吉也认识到,很多时候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痛苦,不仅限于手术室内,对于儿童脑肿瘤这一交错着生命与死亡的领域,和手术一样重要的是 “话疗”。

  来到天坛医院求医的患儿,是最危重的患儿,他们身后站着的是希望最好治疗结果的家属。然而医学终究是不确定、不完美的科学。面对医学的局限性,在追求手术技术精益求精的同时,田永吉秉承“医学人文关怀”理念,每天抽出时间与患儿家属们多聊天、多沟通,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各种相关问题。面对医学知识匮乏的家属,他还自创了“床边画图”“照片展示”等多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家属讲解手术过程,解释医疗风险,嘱咐注意事项。这些做法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与患者相处的那些点点滴滴,多次被新华社、北京晚报、健康报、保健时报等媒体记者挖掘出来,采访报道,被同行称赞为“治脑更治心的医生”。

  “深入沟通,换位思考”,田永吉试图在每时每刻的工作中,为患者创造尽可能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就医体验,以换得患者及家属对医疗工作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367791182167780067_1.jpg

  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田永吉将儿童脑肿瘤作为自己长期的关注目标,在转化医学研究的领域内,致力于探寻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及解决之道。田永吉主持国家级及部级课题3项,作为骨干参与3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20余篇,参编、参译专业著作4部。由于良好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表现,田永吉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小儿学组专家委员,担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多家杂志审稿专家,先后入选北京市医管局首批“青苗计划”、北京市卫计委“215学科骨干人才”、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计划”进行重点培养,多次获北京市及东城区“优秀人才项目”资助。

782269313513236480_1.jpg

  2015年天津“8.13爆炸事件”发生后的当天,田永吉作为国家卫计委首批救援专家,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在距离爆炸现场最近的天津泰达医院,与当地神经外科专家共同协作,救治病情最重的颅脑外伤伤员,圆满完成救灾抢险任务,被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和丁香园等网络媒体赞为“最美的逆行”。

328620839722836630_1.jpg

  2016年底,田永吉又入选中组部和共青团中央第17批博士服务团,远赴云南贫困地区执行医疗支援任务。仅仅一个月,他便已走过了云南省内的3个州的5个县级医院,为当地的神经外科医生带去了新的治疗理念和规范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他将尽己所学,努力为更多的边疆患者解除病痛。

  从不敢懈怠,时时要努力,一直求进步——这是田永吉作为一名“治脑更治心”的小儿神经外科医生,要求自己履行的青春诺言!(供稿:团委 苏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