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一周6台高难度手术!北京天坛医院援疆专家刘青林接受入疆“大考”

作者:郭依璠 卢国强来源: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24-06-12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微信图片_20240611171949.jpg

      “没想到,刚到新疆,就连续接受了几次‘大考’。”作为第十一批第二期援疆医疗队的一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刘青林刚到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一周多的时间连续开展6台高难度手术,不但创下近年来医院援疆医生的记录,也为和田地区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弥补了若干空白。

入疆即大考

      “5月24日,我还在北京进行岗前培训,就接到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吐尔地阿力木.尼亚孜的求助电话。”患者是一位年仅6岁的维吾尔族患者,因为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到神经外科就诊,却不料病情进展迅速,到达医院的时候,已经出现嗜睡症状。核磁共振显示,一个直径约为5厘米的巨大肿瘤已经压迫孩子的脑干呼吸、心跳中枢,并出现梗阻性脑积水,随时有生命危险。

       “要及时缓解梗阻性脑积水,降低颅内压。”经过慎重考虑,刘青林第一时间指导当地医生为患者进行了侧脑室体外引流手术,及时缓解脑积水,预防脑疝的发生,为手术切除肿瘤争取宝贵的时间。

      因为肿瘤与脑干紧紧黏连在一起,手术分离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刺激呼吸、心跳中枢,导致患者呼吸、心跳骤停;此外,患者年龄较小,术中一旦失血过多,可能会导致失血性休克,整台手术风险极高。

      “没想到刚刚入疆就面临这样的‘大考’。”刘青林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第一时间想到向‘家’求助。”医院党委副书记、神经外科专家贾旺神经外科学中心吴震王嵘等国内顶级“大咖”共同帮助刘青林完善手术的整体策略、把握术中操作和注意事项。

      5月27日,刘青林到岗的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为这位小患者进行手术。

      “手术整体进行得比较顺利,虽然肿瘤与脑干等周围结构粘比较紧密,分离有一定困难,但并没有出现大出血等危急情况,血压和心律都很平稳。”刘青林和当地医护人员经过4个多小时手术,完整地切除了肿瘤,术后患者很快清醒,拔除气管插管,语言和四肢活动正常,目前已经出院。

      5月29日,刘青林再次迎来“大考”。这是一位54岁的维吾尔族男性患者,因为头痛、视力下降入院,检查显示他的双额有一个最大直径超过7厘米的巨大肿瘤,压迫视神经移位。“更‘要命’的是,患者是RH阴性‘熊猫血’,医院血库里没有库存血,而他的肿瘤与双侧大脑前动脉关系密切,供血丰富,一旦操作不慎发生大出血,对于患者将是灾难性后果。”做还是等?患者视力不断下降,再等下去即使手术,也将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科室的医生们陷入僵持时,刘青林果断拍板,做!

      手术前,患者的父亲献血200毫升,作为手术的安全保障。随后,这台扣人心弦的手术开始。由刘青林主刀,吐尔地阿里木.尼亚孜主任医师和乃比江副主任医师协助,历时4.5小时,将这个巨大的肿瘤完全切除,且完全保护了患者的视神经。更为重要的是,整个手术过程失血不超过200毫升!术后患者神志清楚,四肢活动正常,视力得到明显改善。当地医生和患者家属不仅对援疆专家精湛的技术赞口不绝,更为援疆专家勇于担当的精神所折服。

发挥特长巧拆颅内“定时炸弹”

      除了完成难度极高的开颅手术外,刘青林还发挥专业特长,在两天的时间内为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成功施行微创介入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这个瘤体宽约1mm、长约1.5mm,瘤颈宽约1.5mm,属于微小动脉瘤。”刘青林一边指着片子,一边将手术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讲授给身边的医生。作为介入治疗的难点,微小动脉瘤留给医生操作的空间很小,手术风险较高,而面前的患者此前治疗失败,已有恐惧心理,一直在等待“北京医生”到来。

      穿好铅衣,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透视的显示屏,甚至不自主的屏住了呼吸......只见刘青林稳稳地操纵着微导丝和微导管,精准地将微导管超以亚毫米级的精确度超选至动脉瘤腔内,缓慢释放弹簧圈对动脉瘤进行了栓塞,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不显影。术后患者麻醉清醒,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一个劲地向所有医生说“热合麦特”(维吾尔语“谢谢”的发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目前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已经初步开展了颅内动脉瘤等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刘青林除亲自为患者进行手术以外,还重视临床教学,培养当地医生。

      5月31日,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同时接诊了两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均为后交通动脉瘤。如不及时治疗,短期内可能反复破裂出血,死亡率也不断增加,无疑是一场与死神抢时间的赛跑。

      “这个瘤体的形态很不规则,很难致密栓塞,复发率高,容易再次破裂出血。”患者已经80岁高龄,破裂的动脉瘤瘤体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很难致密栓塞,复发率高,容易再次破裂出血。刘青林迅速联系手术室,准备为患者施行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动脉瘤栓塞术。手术过程操作复杂,尽管三条导管彼此干扰,但可以对动脉瘤进行致密栓塞,明显降低复发与再出血率,改善患者预后。看着刘青林熟练平稳的操作,乃比江副主任医师连连称赞,很希望能在刘青林的指导下,亲自试一试。

      另一位患者的动脉瘤近端血管重度狭窄,支架释放后不容易完全打开,容易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导致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经过慎重考虑,刘青林决定指导乃比江,为患者施行双导管技术栓塞术,并在术前,详细地为乃比江讲述了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手术策略和注意事项。

      “慢慢来,手稳住。”在刘青林的全程指导下,乃比江全神贯注地为患者进行手术。“这可是和田当地医生独立完成的首例双导管技术动脉瘤栓塞术,这么成功,我真是太开心了!”乃比江兴奋地说。

      “这是充满了挑战的一周,幸运的是结果都不错,手术都很成功。”初入和田,2台高难度开颅手术、4台介入手术,忙碌紧张的手术背后,也让刘青林的心里多了一份坚定和自信。

      “我的援疆工作才刚刚开始,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希望能发挥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优势,做好传帮带,提高当地医疗水平,留下一支真正带不走的医疗队。”刘青林说。

1.jpg

宣传中心  郭依璠 卢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