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微创无线脑机接口新突破:高位截瘫患者实现“意念”控制电脑光标
在患者聚精会神的注视下,一个红色小球向着屏幕另一端的蓝色小球缓慢移动、接近、重合——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面,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贾旺教授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利用微创脑机接口成功帮助高位截瘫患者实现意念控制光标移动,这也意味着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迎来又一个突破性进展。
患者是一名35岁的青年男性,5年前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导致颈椎C3-C4节段高位截瘫,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经过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2023年12月19日,由贾旺团队为患者成功实施微创无线脑机接口NEO(Neural Electronic Opportunity)植入手术。“为了保护患者的神经细胞不受损伤,手术时我们把电极放在大脑中央沟前后负责运动和感觉的功能区的硬膜外。”贾旺介绍,通过术中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混合现实成像技术等先进手段的多重比对验证,确保电极的精确定位和脑电信号的清晰稳定,术后第10天患者顺利出院。
“让患者回到更加熟悉和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对于康复和训练更有好处。”贾旺介绍,通过体外机为脑子里的线圈无线供电、电生理数据传输,对脑电信号进行解码分析并输出控制外部设备的指令,研究团队通过远程指导,对患者进行无线脑机接口辅助康复训练。
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康复训练,患者不但实现了通过意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抓握水瓶等脑机接口运动辅助功能,更实现了在普通家居环境中,仅凭意念就可以控制电脑屏幕上的光标移动。“红球‘追’上蓝球,看似简单的动作意味着患者与科技电子产品通过脑机接口实现交互,未来可以实现更多、更深入的功能。”贾旺介绍,能实现这样的功能,得益于电极的精准定位植入以及神经电生理信号的高效传输和准确解码,是双方团队强强联手的结果。
据了解,下一步的康复计划中,将进一步训练患者通过意念活动控制电子书翻页、光标点击确认等,增强患者与电子设备的交互性。
脑机接口技术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突破,直接利用脑电信号建立人与外界的交流通道,将患者的“意念”转换为可执行的输出指令,实现对外部设备的直接控制,在脑疾病康复、人机交互方面展现出无限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贾旺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合作的微创无线脑机接口的成功植入及首次意念控制光标的实现,有望为高位截瘫、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提供全新的康复治疗方向,为患者恢复生理功能、回归社会提供新的希望。
据了解,微创无线脑机接口项目2016年由清华大学立项,2019年实现样机制造,2020年开始动物试验;2021年底北京天坛医院加入,参与临床场景的设计、临床技术路线的规划、手术植入方式的设计等,并利用1年的时间完成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患者的招募以及手术的实施等。
(贾旺教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