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北京天坛医院:多学科并肩作战18小时切除颅颈交界巨大肿瘤

作者:李欢 岳朴 郭依璠来源:神经外科肿瘤1病区、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21-09-0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微信图片_20210902092658_副本.jpg

      日前,经过多学科反复会诊和充分准备,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颅底肿瘤、脊髓脊柱专业,耳鼻喉科,联合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并肩作战18小时,为一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进行颅颈交界区巨大斜坡脊索瘤切除及颅颈固定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微信图片_20210902092044_副本.jpg

      患者陈先生来自广东,今年49岁。大概半年前,陈先生出现头颈部疼痛的症状,3个月后迅速发展到喝水呛咳、吞咽困难,说话也受到影响。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陈先生患上脊索瘤,肿瘤体积巨大,侵袭颅脑交界骨质并向两侧侵袭到椎动脉,维持正常颈部活动的骨质已经所剩无几;而陈先生多年前因颈部骨折做过内固定手术,肿瘤已经将固定螺钉侵袭、长透。“这意味着陈先生颈部转动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颈椎脱落,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肿瘤一病区主任吴震说,脊索瘤是颅底较为常见的肿瘤,常常侵犯鼻腔、口咽等邻近结构呈颅内外沟通性生长,对于复杂颅底脊索瘤常常涉及特殊的手术入路、颅底重建、颅颈固定等操作,这需要颅底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脊柱脊髓外科、整形科等多学科协作才能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

      面对复杂的病情,为了减少患者等待入院和手术的时间、更全面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吴震专门申请为陈先生进行了一次“术前多学科预约会诊”,由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颅底肿瘤、脊髓脊柱专业,以及口腔、耳鼻喉、普外、麻醉、手术室等多学科专家共同探讨手术方案。由于肿瘤位置较深,从颅内各个角度暴露肿瘤都比较困难,且陈先生患有巨大甲状腺肿大,颈部后路做过内固定,使得切除脊索瘤能够选择的路径更是少之又少。经过反复讨论,专家们决定,从口腔进入暴露肿瘤。

      “这种方式对我们的多学科合作协同作战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吴震说,手术团队需要面临重重难题。首先,需要拆除陈先生颈部原来部分内固定材料,寻找从口腔进入合适的体位;第二,肿瘤向上下及两侧侵袭范围广泛,需要显微镜、内镜等多视角操作;第三,肿瘤颅内外沟通,切除后需要可靠的颅底修补重建手段,否则功亏一篑;最后,术后需要头颈部固定来保障头部的稳定性,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些问题环环相扣,一个都不能疏忽。”吴震说。

      参与手术的各学科专家经过反复商议,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几天后,陈先生被推进手术室

      手术开始,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薛玉斌避开陈先生巨大的甲状腺,顺利进行气管切开;脊髓脊柱外科的主任医师辛宇带领团队从陈先生颈部手术的原切口,将被肿瘤侵蚀的内固定材料取出;来自北京口腔医院的颌面外科专家韩正学通过口咽部后壁,充分暴露出陈先生的肿瘤,吴震和助手李欢开始切除这个巨大的肿瘤。

微信图片_202109020920441_副本.jpg

      面前的肿瘤供血丰富、质地坚韧,有多个分隔和视野死角,还包裹着双侧椎动脉。手术团队在CT和MRI实时导航引导下,利用显微镜和内镜交替操作,一点点将肿瘤切除,经过术中CT扫描,肿瘤切除满意。随后,手术团队用患者自体脂肪组织进行颅底重建、为患者进行颅颈部内固定,为了更加稳妥,还为患者做了头盔和胸带外固定系统。

      手术8时开始,结束时已经是凌晨2时,历时18个小时。

      在ICU和神经外科肿瘤一病区专业团队的精心照顾下,陈先生恢复得非常顺利,目前已经顺利出院返回家乡。


神经外科肿瘤1病区  李欢   图:宣传中心 岳朴 郭依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