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

武汉直击

【来自武汉医疗队的消息】“清零”的那一刻

作者:卢国强来源:宣传中心、北京天坛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 发布时间:2020-04-0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今天随着最后一名病人出院,北京市属医疗队支援的协和医院病区患者清零了。看着工作群里传出的照片我泪眼模糊,空旷的病房楼道已没有了往日忙碌的身影,干净的记事板上在院人数一栏画着圆满的“0”,熟悉的战友拍下最后一张隔离病区工作照,时间定格在4月4日下午3:00。

      还记得2月5日立春后的第二天武汉迎来的一场小雨,阴郁的天空、滴答的雨声十分符合当时我们沉重的心情。那时医疗队在短短的1个星期内开放了三个病区、150张床位。黎明时分雾气蒸腾,下夜班的队员用帽子遮住湿漉漉的头发,裹紧外衣匆匆回到住地,又是忙碌的一夜……高强度的工作挑战着大家的极限,当时觉得前途未卜、归期无望。为了缓和气氛有人说了一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明天去江汉大学校园里看花吧”,此时不知谁补充了一句:“你们知道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吗?‘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也许我们的归期是清明时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被这位队员一语中的,清明节前4天我们回到了北京。

微信图片_20200407170011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00407170029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00407170025_副本.jpg

      2个多月的援助工作至今历历在目,我记得和武汉同行的每次抢救和整夜值守,与10楼西病区的医生结下深厚的战友情。临行之时,我们在防护服上写下了北京医生和武汉医生的名字,荆楚大地和首都北京紧密相依、交融不离。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个夜班,刚接班就看到一个娇小而年轻的身影。她大大的眼睛望着我:“您是北京来的专家吗?今天我和您一起上班。”

      了解后才知道,她是工作1年的妇产科医生,今天是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她拿着防护用品兴奋地对我说:“这是我第一次用到防护服、护目镜和N95口罩,之前都是练习。”为了防护到位,我说:“我帮你穿,一定要记住我讲的小技巧。”姑娘眼中流露出无限的感激,我们很快熟识起来。她认真地重复每一个动作,时不时会恍然大悟地点头。最后我用记号笔在她胸前写下名字。“你多大了?”“28岁。”一名90后,非呼吸专业的年轻女医生即将奔赴战场,我视线模糊了,用手拍了拍她瘦小的肩膀说:“在舱内等我,加油!”

      当我进入隔离病区时,发现姑娘正站在楼道里向病区门口张望,四目相对时我读懂了她眼神中的忐忑和期盼。我示意她带好查房本和氧饱和度指夹,一起走到病房门前。在推开房门的一刹那,她下意识地站到我的身后。我们走进病房环视三位病患,2个储氧面罩、1台高流量呼吸机,耳畔只有患者的喘息声、湿化瓶内的气流声,工作23年经历过无数大阵仗的我也是心头一紧。此时一位患者在用手拉扯口罩,我忙走到床前询问哪里不舒服,他示意要咳嗽,姑娘立刻递上手纸,我帮患者重新带好面罩教会他配合呼吸挤压储气囊。

      第一次与患者近距离接触,隔着护目镜我看到了他眼中流露出求生的期盼。没有时间多想,询问病情、简单交流、监测脉氧……50名患者,巡诊下来2个多小时,姑娘一直紧紧跟随着我,我不懂的方言她主动解释,详细记录每个患者的生命体征。回到办公室,我俩又开始查看化验、调整医嘱、记录病程,这时年轻人的长处完全展现出来,她飞快地在各个界面中转换,书写病程。屏幕上长长的滚动条在不断地缩短,写完交接班已近天明。

      回到清洁区洗漱完毕,我终于看到她不带口罩的样子:典型的南方女孩,清秀的面庞,大大的眼睛。她笑着对我说:“老师,我不害怕了还有些小兴奋,是你给了我信心。”身为中年人的我被她的勇敢所感动,疫情面前我也曾心存恐惧,是救死扶伤的信念、科学防护的保障让我砥砺前行。

     工作前期重病人太多,我终于明白了医疗队书记做总动员时说的,“要挑选思想坚定、技术过硬、能够承担高强度援助任务的同志奔赴武汉”意味着什么。偶尔闲暇时会和武汉的同行聊聊天,他们来自耳鼻喉科妇产科外科口腔科,自己戏称为“多国部队”。他们说我们138名医护人员在最艰难的时刻来到协和医院西院区,带来了医疗物资、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和战胜疫情的信心。

      工作起来我就明白,其实临床一线最缺少的是有呼吸疾病治疗经验的医生。每个班次由一名北京医生和一名武汉其他科室医生组成,两人密切配合、共同值守、并肩战斗。他们有时开玩笑说:“只要你们在,我们心里就踏实。”此刻战时的友谊之花在悄悄绽放,陌生的一群人因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彼此关爱、互相扶持,虽然很多人我只记得他的眼神、他的声音,从未见过他的面容。

      收治大批患者时大家会共同进舱,有序问诊加快治疗进程;有人体力不支时,同班的队员会护送他进入缓冲区,并协助脱下防护装备;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大家会尽量减少身材高大同志进舱的时间;护士给患者翻身时,医生会主动协助……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们终于迎来了患者由重转轻的那一刻。

      病区的气氛渐渐变得轻松起来, 同行们会和我们聊聊武汉别称“江城”的由来,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清新淡雅的东湖樱花,翘檐展翅的黄鹤楼,凝重雄壮的长江大桥,最最正宗的热干面、周黑鸭……患者大批出院,病区合并,三个并为两个,两个并为一个,归期将至。我们每天都盼着回京的具体时间,但当消息到来时内心满是不舍。

微信图片_20200407170016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00407165957_副本.jpg

      最后一个白班,再次走进工作了2个月的10楼西病区,默默地再为武汉同行整理一次防护服,留下一张合影,再巡视一次患者认真写好交班记录。3月30日的下午好忙碌,队员们忙着合影、话别、拥抱、流泪……64天情绪的闸门在此刻打开,就让它尽情地流淌吧,这是人生难忘的经历,我们将永生铭记。

      今天下午“新十楼医生群”里传来了好消息,最后一名患者出院,病区患者清零了。群里充满了感动、感谢、感恩的话语,这一时刻永远定格在4月4日下午3:00。照片、视频都收藏好,我们在隔离酒店的房间里再次落泪。协和医院西院区孙麓主任写道:“这个零来得太不容易,在我看到电脑里没有病人的那一刻真是百感交集,不敢回想是怎么过来的,尤其是您们不远千里伸出援助之手令我们终身难忘,每一天都历历在目……愿热干面——炸酱面的友谊长长久久,愿老师们平平安安。”临行前全队在院区认领了一棵香樟树作为友谊树。香樟树枝繁叶茂,象征健康长寿,愿祖国山河无恙,人民幸福安康。 



(文:宣传中心 卢国强 北京天坛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 图:北京天坛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

北京天坛医院宣传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