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

这里也是战场

【虽然不在武汉,这里也是战场】薛日:和弟弟“并肩作战”勇气倍增 能给孩子做个榜样很值得

作者:卢国强来源:宣传中心
字号: + - 14

      薛日是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2月16日星夜增援北京佑安医院,已经两周。在佑安医院,薛日遇到了童年的玩伴、同为护士的弟弟薛云龙,兄弟两人在抗击疫情一线并肩作战,传为佳话。

微信图片_20200303180633_副本.jpg

      突然接到弟弟的信息,我在食堂看见你了

      接到紧急集合支援北京佑安医院的通知,薛日仅仅跟家人简单打了声招呼,连夜来到佑安医院,立即投入各种培训、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等准备工作。培训完成后,薛日干起了“老本行”,进入佑安医院的ICU,护理重症患者。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弟弟薛云龙发来的信息,他说在食堂看见我了。”薛云龙是薛日叔叔家的孩子,北京佑安医院的护士,两个人从童年开始就是要好的玩伴,但疫情开始后,兄弟两人各自在工作岗位上忙碌,没想到在抗击疫情的一线相遇。

     “来得特别匆忙,没来得及跟家里人说太多,收到弟弟的信息非常突然,但是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底。”薛日担心自己因为环境、流程等方面相对陌生而影响工作,知道弟弟也在抗疫一线,有很多事都可以随时请教,心里踏实多了。

     此时,薛云龙刚刚结束一个周期的一线工作,正处于隔离观察期。听说哥哥即将进入ICU工作,薛云龙拉着哥哥叮嘱了很多。

     “他虽然干了十多年重症,但没接触过传染病,我不放心。我跟他说得再多,也不如亲眼看着放心。我年轻,又没结婚,调整两天体力就恢复过来了。”于是,薛云龙再次交上请战书,请求上一线工作。

     “我们两个人赶上过一个班,感觉挺不一样的,病房更亲切,我也更有自信。”薛日说,穿脱隔离衣时,经验更丰富的弟弟会反复为他检查,检查得十分细致。

      按照医院的规定,不工作的时候医务人员也不能相互串门,兄弟两人就会在各自的房间里发发微信,聊聊小时候的事情,“好像回到那时候了,特别开心”。

微信图片_20200303180642_副本.jpg

      组建第一批医疗队时就打包好了行李

      薛日在ICU工作已经有10年,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疫情开始后,看到武汉重症患者与日俱增,医护人员工作强度越来越大,薛日第一时间报名支援一线,并成为备选队员。

     “我爱人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都是干护理的,肯定要上前线,我们俩商量了一下,我是男护士,前线可能更需要,就让我去。”从那时候开始,薛日就收拾好了行李,随时准备出发。

     “原本以为会去武汉,没想到是支援佑安。”薛日说,第一次进入佑安医院的ICU,看到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时,心里曾有一些恐惧,“后来就没有了,毕竟在ICU工作10年,经历了很多,只要做好防护就没问题”。

      但是隔离区里的工作状态与他习惯的工作状态并不一样,隔离衣、护目镜、手套让护士们扎针、输液、观察等护理工作的难度增加了很多。

      有一次,在为一名患者翻身时,患者的管路出现异常。“当时顾不得那么多,我一把抬起患者的上半身,让其他同事赶紧处理。处理好以后把患者放下,我已经有缺氧窒息的感觉。”

      薛日说,刚到佑安医院的时候,他会担心由于不熟悉工作模式和环境,影响患者的护理甚至延误病情。“工作了两周,没有任何失误,我对自己还挺满意的。”

      由于休息时间也不能出门,薛日在行李中带了不少书。“不忙的时候我就在房间里安安静静看书,感觉这么多年终于能有自己的时间静下来。”

      薛日高考那年正是SARS疫情肆虐的2003年,高考前学校放了两个月的假。“天天在电视里看到医护人员救治SARS患者,特别感动。”薛日选择了护理专业,成为首都医科大学培养的第二届男护士。薛日笑称,戴着口罩参加高考的他选择了每天戴着口罩的职业。

1.jpg

      能给孩子做个榜样,值得

      对于护理这个职业来说,薛日的爱人也正是“当打之年”,但薛日支援一线后,爱人选择了照顾老老小小一家人。

      薛日的岳父患阿尔茨海默症好几年,岳母又患上糖尿病足,照顾老人的担子全落在了爱人肩上。

     “我爱人不会做饭,现在除了照顾老人,每天还要学着给孩子做饭。”薛日说,即便这样,爱人没有任何埋怨,十分支持他在一线工作。

      薛日的孩子已经上一年级,疫情开始后,孩子每天看着电视里的医生护士叔叔阿姨们穿着隔离衣救助患者,都会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也加入一线工作的队伍。

     “孩子一直说,电视里的叔叔阿姨特别伟大,听说我要来一线,特别支持。能给孩子做个榜样,我觉得挺值得的。”薛日说。



(文:卢国强 图片来源:宣传中心

北京天坛医院宣传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