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北京日报】2018-10-01 再见,老天坛!你好,新天坛!

发布时间:2018-10-0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北京日报1.png

北京日报.jpg

昨天,天坛医院门诊关闭,准备迁往新址,医护人员纷纷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方非摄 

    本报记者 刘欢老院区门诊今日停诊,医生患者依依惜别 

    昨天下午5时,北京天坛医院老院区门诊楼三层脑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郑华光送走最后一位患者,整理好桌上的物品,关灯、锁门,这是他在老院区的最后一个门诊日。门诊楼一层大厅内,两块大屏幕上显示着“再见,老天坛!你好,新天坛!”字样。天坛医院老院区门诊今天正式停诊,位于花乡桥附近的新院区已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10月6日试开诊。据悉,老院区搬迁全部结束后,将启动腾退移交工作,恢复天坛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助力中轴线申遗。

    惜别老院区 站好门诊最后一班岗

    下午3时,天坛医院老院区一些诊室里依旧忙碌,医生们不断接诊患者,站好门诊最后一班岗。

    “‘再见,老天坛!你好,新天坛!’门诊大厅的文字,让我们大家感觉非常温馨。”郑华光说,这些天他一直在新院和老院之间奔波,常常是上午刚在新院开完会,中午又赶回老院出门诊。常有一些老病号来找他打听天坛医院搬家的消息,有的患者甚至特意开车从外地过来就诊。

    诊室里,一位女患者临出门前,向郑华光连连道谢。这位24岁的女患者刚上班不到半个月就出现偏瘫,转诊多家医院都没能确诊。昨天,郑华光为她确诊,“别忘了复诊,复诊要去新院了。”郑华光嘱咐她。“最近,基本上每看一位患者,都要多做一些有关医院搬迁的解释。”郑华光说,“医生辛苦一点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不辜负患者对我们的期待和信任。这份责任我们要从老院延续到新院。”

    门诊楼的二层、三层,一些已经结束门诊的科室里,护士们小心地把诊室内的办公用品装进箱子,用胶带封好,再用签字笔写上科室名、联系人等,随后交给搬家公司的工作人员。

    内科主任医师梁丕霞已在天坛医院工作了34年。昨天,她上午结束门诊,下午一直在收拾东西。“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岁月都留在了这里。老天坛见证了我的成长,真是舍不得。”梁丕霞的声音有些哽咽,“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们都再熟悉不过,我们在这里的门诊、病房救治过无数的病人……”

    期待新院区 努力提高患者就医感受

    虽然不舍,但梁丕霞对新院区还是充满期待,她说,早在土建阶段就去过新院区很多次,“我的新办公室在11层,视野很好。”她透露,新院区的内科诊室在2层,还有7间病房,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了。新院区面积更大,也引进了很多专家,未来肯定会更好的。

    “天坛医院一搬家,我们看病确实是没以前方便了。但我听说新院那边地儿更大,设备更齐全,就诊环境也改善了很多,相信将来更多患者就医会更方便。”54岁的刘先生就住在天坛医院老院区附近,平时有个头疼脑热,他都来天坛医院瞧病,还时常推着老母亲过来检查。“下次复诊,我就去新院了。这里的大夫负责任,对患者很用心。希望他们到新院以后一切都更好!”

    “天坛医院跟我们家可有故事了,”75岁的伊九锡说,他老伴儿患脑胶质瘤,10年前在天坛医院做的手术,现在依然很健康。“我平均每两个月就要陪老伴儿来这儿复诊检查一次。我们以后还会跟着天坛医院走,搬哪儿都跟着去!”

    据了解,天坛医院在搬迁前随机抽取了1000名患者,逐一回访,详细了解患者在医院搬迁前后的就医需求。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有意愿继续前往新院区就诊。

    就诊提示

    新院10月6日试开诊

    10月1日至3日,天坛医院老院区门诊停诊,急诊照常接收患者。

    10月4日起预约患者可到新院区就诊,老院区急诊关闭。

    10月6日,医院新院区试开诊。目前,新院区已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并专门制定了各项措施,方便患者就诊。

    摘自(《 北京日报 》 2018年10月0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