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天坛团队3项成果亮相世界卒中大会 溶栓治疗进入“多药选择”时代

世界卒中大会

王拥军教授在世界卒中大会上发言

李姝雅教授代表临床研究团队在大会闭幕式上汇报PROST-2研究主要结果

image.png

熊云云教授代表研究者团队报告PUMICE研究成果

      第16届世界卒中大会10月23日至26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在大会上发布3项研究成果,证实两种国产新药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良好效果。

      在一项名为TASTE-2的研究中,研究团队证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血管内取栓治疗前,应用中国原研创新药依达拉奉右莰醇来保护脑细胞,可显著提升患病90天时神经功能独立的患者比例。

      “缺血性卒中治疗中有一个关键靶点叫做‘缺血半暗带’,也就是缺血但还没有完全梗死的脑组织。溶栓、取栓等再灌注治疗是恢复半暗带的供血,而脑细胞保护治疗则是为了‘锁定’半暗带,让它不再恶化。”王拥军说,这是国际上第一个把再灌注治疗和脑细胞保护成功地绑定在一起的试验,有望减少因卒中致残的人数。

      而在针对我国本土公司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自主研发的新型溶栓药物重组人尿激酶原开展的PUMICE和PROST-2研究中,研究团队证实,在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后4.5小时内使用这种药物,与传统溶栓药物阿替普酶一样有效,而且重组人尿激酶原的安全性更好。

      “重组人尿激酶原与阿替普酶相比,价格更便宜,使用更便捷。”王拥军说,这意味着包括阿替普酶在内,现在有4种溶栓药可供选择,其中3种是价格更低、使用更方便的国产药物,“溶栓治疗进入一个新的‘多药选择’的时代。”

“体医融合 战胜卒中”

      今年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当天,主题为“体医融合 战胜卒中”的世界卒中日全国健康科普志愿活动在全国展开。全国各地各级医疗机构卒中中心和2000余个红手环志愿单位的数万名医护人员通过义诊、健康讲座、高危因素筛查等形式,广泛推广卒中防治知识,引导公众践行体医融合的健康生活方式。

      在北京龙潭中湖公园的主会场,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专业团队进行“八段锦”健身展演,与台下150余名观众一起热烈互动,展现传统体育的魅力和科学健身的力量。活动现场还进行了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个人,世界卒中日“六个十佳”优秀科普作品联合表彰仪式,表彰在卒中防治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的专家为观众进行科普报告,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卒中预防与健康管理的科学知识,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科学的运动习惯,以“运动是良医”的理念降低卒中风险。

      随后,百余名参与者参加了徒步环湖活动。

      “世界卒中组织提出‘利用体育力量战胜卒中’的倡议,我们的口号是对这个倡议的响应。”中国卒中学会会长、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说,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是卒中的高危因素,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改变很多人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并可以降低体重,降低血压和血脂。同时,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卒中患者康复,并可以改善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卒中后的抑郁和认知障碍等,“体医融合是卒中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很好且经济的方案”。

      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卢德宏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公共卫生医疗管理处处长黄欣、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综合处处长田彤桂等领导出席活动并先后致辞,共同强调体医融合在卒中预防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宣传中心 卢国强)

作者:卢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