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追忆堂

医院概况

追忆堂

追忆敬爱的王忠诚院士

作者:本站编辑
字号: + - 14

追忆敬爱的王忠诚院士

  假期中收到医院关于王院士逝世的噩耗,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虽然王院士并不是直接指导我的导师,但从进入医学院的时候,王忠诚的名字就深深地留在了自己心中。可以说他的名字激励着一代一代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走出刚进医学院时的迷茫,坚定立足本职,也可以在中国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世界级的学术成绩。
  2010年,我非常荣幸地加入到了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这支神经外科国家队中。我还经常在院子里见到王院士略微前倾、腰部佝偻的身影,那个时候只是简单地打个招呼,不敢进前,因为在我心中,他就是我未来所从事专业的最高峰
  直到2011年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活动开始,我参加了北京市卫生局的《党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选择的题目是《“忠诚”的传承》。在神经外科中心刘正水书记、党办吴缦莉主任、宣传中心朱丽丽副主任的帮助下,我开始比较系统地梳理王院士的资料,为从中选取合适的角度和事件写入稿件。
  王院士取得的成就太多,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被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主席称为培养大师的大师,挺起了中国神经外科的脊梁。他与病人之间感人的故事也太多太多,一时间竟然不知从何入手来组稿。
  由于只有我亲身经历过的故事,我才能写得入情入理,才能感染人。而我经历过的对我触动最深的就是,在神经外科中心办公室轮转期间,我曾参与整理并扫描王忠诚院士所有亲手撰写的手术记录卡片。
  那个时候,我非常兴奋,因为那是一摞摞编号整齐的2千多张手术记录卡片,沉甸甸的,每一张都工整地书写着病人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病情转归,配以王院士亲手绘制的手术图谱。透过这些,我恍惚看到2千多个鲜活的生命,更听到2千多段医生和病魔斗争的故事。
  在开始扫描每张卡片的工作前,我们都把手洗干净,擦干净,小心翼翼地拈起,平整地放到扫描机上。
  有的卡片是20几年前绘制的,然而从肿瘤的位置、大小、手术中的难度,都能看出王院士高超的手术技术,即便在现在如此清晰的术前核磁影像、如此先进清晰的术中显微镜条件下,都不容易,更不用说当时的条件下,达到这样的手术效果,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因此,最后我的演讲选择了手术卡片这一角度切入,再讲了一个美国医生未曾拿下的疑难病例治疗,最后得到了卫生局领导和评委的肯定。我从初赛的96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最终决赛取得第3名的成绩,进入卫生系统北京市建党九十周年宣讲团,下社区、进部队、到机关,我们先后巡讲近10场。每一次讲到手术卡片,讲到王院士敢于挑战美国医生拿不下的手术,讲到他对病人的负责,现场都会响起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意味着什么,这掌声是给王院士的肯定,每一次也都激发起我作为神经外科国家队一份子的自豪。
  党在我心中,实际上是党把百姓放在心中。王院士取得的成就,就是他这位国家优秀共产党员和党代表把他的病人放在心中,是医者的责任激发了他挑战最困难的疾病,一步一步地缩短了中国神经外科与世界的差距,一点一点地逼近了世界神经外科高峰,甚至在有的领域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
王院士26岁开始他的神经外科生涯,我毕业的时候同样26岁。无影灯下,我只有接过接力棒,立志忠诚于我的职业,忠诚于我的病人,才能告慰敬爱的王院士在天之灵。  (神经外科中心  李德岭